秋家若
如今的收入是搬迁前的近五倍 2010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马湾、王沟、马沟3个自然村388户1672人移民到了平顶山市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
孙守刚参加会谈并代表省政府签约。王凯表示,中国能建是我国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企业发展愿景与河南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合作基础良好、前景广阔。
中国能建将充分发挥技术、资金等优势,积极对接河南发展需求,巩固拓展双方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更多优质项目投在河南、更多高端平台落户中原,为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力量孙守刚参加会谈并代表省政府签约。王凯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会谈9月1日,省长王凯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举行工作会谈,并共同见证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中国能建在豫投资兴业、做优做强。希望中国能建进一步加大在豫投资力度,构建合作新机制、搭建交流新平台,在能源安全保障、现代水网构建、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拓展更多成果,支持帮助河南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他说,河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宋海良感谢河南对中国能建在豫发展的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明确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着重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3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图为2023年7月30日,音乐家在为参加成都大运会的各代表团成员演奏《瑶族舞曲》。扎根中华文化沃土,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一定能够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
深刻把握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湘江之畔,岳麓书院。守正创新是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
——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尽管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比如,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着重强调了3点。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7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为我们认识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提供了根本遵循。
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在这一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人民必将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信心百倍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都反对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些重要论述,对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继续写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2020年9月17日,细雨蒙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座千年学府考察,望着高悬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语重心长: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取得初步成效。深刻把握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仲春,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深刻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图为2022年7月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很重要的就在于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
——‘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先是编纂《宋画全集》,后来又扩展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强调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5个方面作出深刻阐释。
比如,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焕发出巨大活力。比如,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